menu

Parenting

親子教育

文/哥大英語董事長 Alfred Woo

我不要上哥大了!

我的二女兒 Emily 剛滿五歲,上 Phonics A 的課快五個月了,有一天早上他跟我說:「爸爸,今天禮拜二,我最不喜歡禮拜二跟禮拜四了,因為我要去哥大。」我平淡的回答她:「喔,這樣啊,我知道了。」Emily 聽完了以後也就沒再說什麼了,我後來有偷偷去看她上課,卻發現她在教室裡面表現得很快樂,完全沒有狀況。

其實這樣的場景在我家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從老大 Lauren 四歲半在上 Phonics 開始到她大約9歲的期間,她大概說了幾十次的「我不要上哥大了!」Lauren 在上 1B 的時候跟我說:「爸爸,我不要上哥大了!」我問她:「怎麼啦?」她說:「你知道嗎,我們班的 Ms. Tanya 是全哥大最兇的老師。」我看著她的眼睛,點頭並回答:「嗯,真的,她是一個滿嚴格的老師,所以你更要加油喔!」

其實我這樣回答孩子是有用意的。第一孩子需要知道父母有聽到她的想法,我們不一定要認同她的想法,只要表達我們知道了其實就夠了。所以我有專心的聽 Lauren 說話,也有告訴她我有聽到她的感覺。第二父母需要適時的將孩子負面的感覺(最兇的老師)改成正面的力量(嚴格的老師)。教她使用正面的話語,其實可以幫助孩子改變他的心態。第三父母最好不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因為孩子通常只是一個感覺,並沒有很完整的答案。如果父母追問:「真的嗎,老師很兇嗎,他是怎麼個兇法,他會罵人還是打人嗎?」或者是:「你為什麼不喜歡去哥大,是很無聊嗎還是太難了你聽不懂?」本來孩子沒有一個答案的,但卻會在父母無意的誘導下給不一定正確的答案。但是,最重要的是,孩子會知道這是父母很在意的一個點,他可以以後常常拿出來操縱父母。

其實孩子從出生那一刻就不斷的測試父母的底線在哪裡:我到底要哭多久多大聲媽媽才會來抱我,我到底說什麼話會讓爸媽生氣或開心,我怎麼做才會讓爸媽照我的意思去做。身為父母,我們很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要堅持我們的底線。有一次 Lauren 又跟我提到不要學英文的時候,我就曾經很堅定但溫和的告訴她:「爸爸媽媽認為英文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們認為這是爸爸媽媽的選擇,不是你可以決定的事情。」讓 Lauren 知道我們的底線反而讓她清楚的知道以後再怎麼抱怨也不會改變她要上英文課的事實,她也就慢慢的不說了。

那位「全哥大最兇的」Ms. Tanya 在學期末的時候要回加拿大,Lauren 和 Ms. Tanya 兩個人抱在一起哭,捨不得離開,還互相答應要保持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