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國際蒙特梭利教育引進台灣,蒙特梭利幼稚園校長胡蘭,是位不折不扣的「狠媽」,但她教出負責、自律的兒孫兩代。
就讀國小三年級的琪琪,幾個月前高興地買了兩隻手掌心大的可爱楓葉鼠回家,並答應父母自己每週幫牠們清洗籠子、排泄物,每晚睡覺前餵食。 有一天,到了睡覺時間,琪琪忘了餵老鼠,卻被爸爸禁止,琪琪怎麽求,爸爸都不動搖。老鼠餓了一個晚上,琪琪也哭了一晚,從此再也沒有忘記睡前餵食。
「學習自行承擔後果,才會成長。」琪琪父親解釋。
琪琪的父親是哥大英語學校執行長吳英偉,祖父是美琪化工董事長吳紹麟,祖母是將國際蒙特梭利教育引進台灣的蒙特梭利幼稚園校長胡蘭。一家三代住在大安區六層樓的自有公寓裡,家境富裕。但胡蘭的兩代子孫,都和「養尊處優」無緣。
琪琪和兩位稚齡妹妹,都說得出吳家上桌吃飯的規矩:守時,腳不上椅,手不擱桌,食不露齒,語不露食。
不守規矩、鬧情緒,對不起,請離開餐桌,自己一個人到樓上吃。「她們哭,就哭完才可以下來,」胡蘭說,「哭完了,就會下來好好吃飯。」
胡家的孩子,挑食、該吃飯不吃飯,或吃飯拖拖拉拉,對不起,時間一過,再餓也沒得吃。早上自己起床,父母不叫,睡過頭,自己負責。上學遲到,自己活該。就像時間到了忘了餵,老鼠就必須挨餓。
琪琪不是一直都這麼自律。 她也曾經像許多同齡的小朋友一樣,功課要父母盯、上學要父母催、不專心吃飯,學校就在家裡附近,還是天天遲到,父親吳英偉常為此發脾氣。
為了糾正琪琪,吳英偉決定以退為進,和琪琪簽下合約,一式兩份,父女倆慎重其事簽名蓋章。裡頭寫著,從某年某月某日開始,吳英偉不再幫吳嘉琪做考前複習,吳嘉琪必須為自己的成績負起完全責任,如果成績低於……。
吳英偉從此放手,「我不急之後,她自己反而急了,」 吳英偉說。
經過多次「自食惡果」,琪琪在「楓葉鼠挨餓事件」 後,自己列了一張時間表,把從早到晚、幾點該做什麽事,寫得清清楚楚,比方「晚上七點,晚餐,就算功課還沒做完,也必須停。」每天的最後一件事情,都是餵兩隻楓葉鼠。每週日的早上,都是清籠子。
從此,琪琪不再要媽媽催。她看著時鐘吃早餐,有的時候自己覺得來不及了,便把早餐帶到學校吃。
祖母胡蘭為了「感化」琪琪姐妹三人,曾經演了一場戲,也是催化琪琪改變的關鍵。
有一天,胡蘭把兒孫媳婦全叫來。她拿著一疊鈔票,對著兒子們說「謝謝你們,小時候讓我做個很輕鬆的媽媽。」然後每說一件兒子小時候的優良表現,便發一張鈔票給他們,比方自己起床、聯络簿媽媽只簽不看……。琪琪姐妹看著叔叔爸爸滿手鈔票,一臉欽羨。
「我讀過一本書,彙整一百位諾貝爾獎主的意見,列出十個成功要件,第一就是要有責任感,」胡蘭說。
家裡有司機,但吳英偉和兄姊三人從小每天必須自己花三個小時坐公車上下學,胡蘭從不看孩子的聯络簿,不過問功課。「那是表面。我其實一直在密切觀察他們,心裡經常揪成一團,但從不表現出來。我先生有的時候就會想幫孩子,我都會擰我先生大腿阻止他。」
吳英偉到美國讀書,挨家挨戶敲門推銷過百科全書,賣過鞋,賺到的每一分錢,都得來不易。他回台灣後沒有進父親的公司,也沒有幫母親做事,而是自己創業。
被記者形容是「狠媽」,胡蘭笑著說:「我還覺得自己不夠狠,如果時間重來, 我會更狠。」
(摘自天下雜誌第4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