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Parenting

親子教育

文/資深教務師訓講師 Gloria Tan

種樹?還是種豆苗?

揠苗助長的故事
播撒一棵種子,直到長成一片田野;一個嬰孩哇哇落地、從牙牙學語,到長大成人,都有著必須經過的過程。想要跳過過程,直達目標,就會像「揠苗助長」那個故事裡的農夫,因為想要快速讓秧苗長大,跑到田裡把所有的苗都拔高一點,疲憊地回到家裡,告訴家人說:「今天真是累死了,我幫助秧苗長大了。」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裡一看,那些秧苗都已經枯死了。農夫一定覺得自己冤枉極了,勞累了一整天,反而把秧苗都整死了,還遭到家人的埋怨。

眼光看得遠
把眼光拉遠,才看得見過程的價值。如果要種豆苗,大約要花幾天的時間,就看得見豆苗;但如果要種一棵大樹,花的時間可就長了。阿里山上的神木區,有許多紅檜樹,經過許多年的時間仍舊昂然挺立在山林間,是上好的木材,要種這樣的一棵樹,少則數十年,多則數百年,甚至千年的時間。
教育亦是如此,所以才會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學習任何技能,需要看得遠,先看清楚我們對孩子長遠的目標是甚麼,才會願意按部就班,付上時間的代價。
這就是Stephen Covey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中所提到:「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這個習慣的核心價值就在「過程」。不先看未來的目標在哪裡,就無法「從長計議」地完成某一種學習。因為一直想要「速成」,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無法速成的。否則怎麼會有「十年磨一劍」、「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這樣的說法呢?

過程熬得住
過程需要等待,而等待往往非常的熬練人。所以先想好我們最後想要的結果,再來思考過程,能夠幫助我們度過困難、不輕易放棄。在看待孩子的成長時,我們也才能「熬得住」,因為知道他們需要時間來吸收消化他每天所學習的課程,需要一段過程來內化,才能應用所學。所以一次考試考壞了,分數不理想,表示他需要在某些地方再加強,而不是放棄。單字背不起來,可能方法不對,需要換一種更靈活的方式,而不是一味苛責。
我的孩子小時候不擅長記憶,但是小學的社會科有很多內容都需要背,他苦惱、我也煩。後來,我們一起想出來一個方法,就是把很多內容編成一首歌、rap或順口溜,就簡單多了。我還記得背台灣十六族原住民的時候,我們把每一族的第一個字編成一個故事,就好記多了,也非常有趣;更重要的是,我們一起完成了一件原本覺得困難的事。他也多學到一招來面對以後遇到類似的困難。
而我學到最大的功課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最重要價值在於:「陪伴他一起經歷過程。」因為有些事只有透過過程才學得到。例如:如何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如何破冰滯礙的人際關係、如何一起想辦法把家裡變得更清潔等等。在孩子遇到困難想要放棄時,鼓勵他不放棄,陪伴他面對,把每一次挑戰,都當成進步和成長的機會。
因為我們面對孩子的學習時,想的不是他的現在、也不是短暫一年或兩年的發展,而是他的未來,是當我們都不在他身邊時,他如何在這個世界生存、發展,甚至做出貢獻。到底我們期待他將來會成為甚麼樣的人。瑪麗亞蒙特梭利說:教育是在培養一個「未來的人」,因為這個孩子他要面對的是未來的世界,在這個科技一日千里,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哥大的種樹理念
哥大就是懷抱著這樣的心情在經營英語教育。我們期待孩子不僅僅在英語的聽說讀寫上有一定的水準;更大的期待是他們可以在紮實的基礎上,使用英語這個工具,踏上更寬廣的學習之路。在變化迅速的未來時代中,有能力應變,可以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溝通無礙。在一個未來的團隊中,他們可以成為神隊友,甚至是領導人。
因此邀請您參與哥大的種樹理念,在孩子想要放棄時,鼓勵他,因為這是他未來要用到的工具;在他抱怨時,同理他的困難,因為經歷困難就是成長的機會。讓我們一起努力讓下一代長成堅強而穩固、不怕風雨的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