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Parenting

親子教育

文/資深教務師訓講師Gloria Tan

快樂學習 vs 學習的快樂

從種子發芽到長成一棵大樹;從一顆麥子到一望無際的麥田;
從牙牙學語到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都是過程。
學習是一個過程;成長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過程中的每一個經歷都將成為孩子生命中的養分。

很多父母有一個迷思:把讓「孩子快樂」放在第一優先順位,以「快樂」為目標,認為學習會讓孩子不快樂,以為對孩子有要求,讓孩子經歷挫折會傷害他們。事實上快樂不是目標,更不應該是優先順序的第一位。快樂是經歷過程後的結果。假如我們把「讓孩子快樂當成目標」,就顛倒順序了。有太多可貴的特質和品格必須要由學習過程中才能學得到。

孩子們擁有一顆像海綿般的吸收性心智,他們渴望長大、渴望學習、渴望變得更好、更進步。他們會主動而積極地探索自己和身邊的事物,不斷前進。這是孩子的本質。而這些美好的本質需要過程去經歷、培養、和鍛鍊才能成為孩子個性的一部分。

從出生起,孩子不斷探索自己的身體和周遭的環境、一心想要成長,他們積極正面、屢敗屢試。每一次翻身、每一次在環境中觸摸、每一次摔倒再爬起來,都是充滿樂趣的探索。然而,父母卻誤以「安全第一」為名,為他們鋪平道路、圍上柵欄,禁止他們碰觸身邊的東西,避免他們犯錯。於是孩子們變得膽怯而不敢嘗試,甚至對學習失去了胃口。

案例一:
四歲的小孩正在自己拿剪刀剪紙,
A家長:「不要拿剪刀,很危險,來你要剪甚麼?媽媽剪給你。」
B家長:「你想拿剪刀剪這個嗎?(親身示範)來!剪刀是這樣拿的:剪刀把手的兩個洞洞是放大拇指和中指、食指;要小心剪刀的刀刃很尖,碰到會受傷。」
你,會是哪一種家長?

捨不得孩子經歷失敗,不斷幫孩子鏟除障礙,而不藉著讓孩子經歷過程來獲得克服困難、面對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低估了你的孩子。孩子其實是有能力從挫敗中學習的。Dr. Tim Elmore曾經在父母應該避免的十二個錯誤中說:「父母不應該舖平道路給孩子走,而要預備孩子走上他們自己的道路。」(“We should not prepare the path for children, but rather prepare children for the path.”)

台北蒙特梭利幼稚園校長Ms. Lam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對與會的家長們說:「你們以為孩子是屬於父母的,但其實他們來到這世界上是要做自己的。」一語道破,父母的看法和孩子成長方向常常是背道而馳的。身為父母和老師的我們需要瞭解他們的內在本質和如何學習,才會更懂得如何陪伴他們、適時地引導、鼓勵或傾聽。瑪莉亞蒙特梭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孩子透過與環境互動而學習,孩子的內在有一個像海綿般不停止吸收的能力,她稱之為「吸收性心智」。而最新的腦神經研究也發現零到五歲神經連結速度最快,五歲兒童大腦活化程度是成人的兩倍半,他們急速地吸收訊息,修改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外面的世界。與蒙特梭利女士百年前的發現不謀而合。

案例二:
小孩:「媽媽,我都聽不懂老師講的英文,我不想要上哥大了!」
A媽媽:「好,那就先休息,等長大一點再學好了。」
B媽媽:「對啊,就是因為聽不懂才要學啊,媽媽以前也都聽不懂,後來一點一點學就會了,每件事沒有學以前本來就不會,才會覺得很難。學會了就不難了喔。」
你,會是哪一種父母呢?

這是英文補習班櫃檯前經常發生的對話。很多時候父母的心情非常矛盾,因為他們想要孩子英文變好,卻不想面對孩子遇到困難或重複練習後的情緒。當孩子抱怨聽不懂或課程太難時,選擇放棄。放棄很簡單,但是孩子們卻失去經歷不斷練習、花時間改正錯誤而懂得正確使用英文的過程。父母也失去一個陪伴孩子好好正視困難,並克服它的好時機。

假如我們忽略了孩子們擁有一顆想要無止境學習的內心,就會太輕易下結論,認為學習這件事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或捨不得讓他們遭遇失敗、困難或挫折。

認知、練習到獲得經驗,接著繼續練習直到熟練,進而運用自如,產生創意。這個過程需要父母耐性的陪伴,無論孩子的嘗試成功與否,都帶著享受的心情和孩子一起經歷,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到我們的孩子。

更大多數的父母理解學習需要花時間,但卻對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的情緒或哭鬧時,束手無策,所以乾脆讓步、比較省事。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請不要輕易選擇放棄或讓步。說真的,養兒育女之所以不簡單、之所以需要學習,都是因為我們在花時間陪伴的同時,不斷修正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家長理解他們正遭遇挑戰,但是沒關係,爸爸媽媽會陪伴你,你可以哭、可以鬧、因為你心情不好,但是哭鬧之後,仍要好好面對,我們陪你一起想辦法解決。

請不要忘了,我們養育的孩子是將來社會的主人,我們期待他們是怎麼樣的人呢?如果我們希望他們將來是獨立自主、有擔當、負責任、能夠解決問題的人,現在我們就應該讓他們好好從過程中經歷挑戰,學會處理挫折。

不是避免孩子跌倒,而是讓他們怎麼瞭解,怎麼才能在跌倒後站得更穩、步伐更堅定。事實上,那些父母們以為會讓孩子受挫折的過程,才恰恰是最能幫助孩子成長的時刻。因為有困難,孩子必須不斷嘗試和練習,他們會獲得耐挫力和韌性,打破讓孩子快樂學習的迷思,好好陪伴孩子經歷成長的過程,我們會和孩子一起獲得學習的快樂。